【重读】螺丝在拧紧:读不懂就对了

「重读」系列

开篇:十年之后,我为什么要再读它?

第一本自然是 EN1020 这门课程分析的第一本书:《螺丝在拧紧》(Turn of the Screw)。这本描写维多利亚时期女教师经历的「鬼故事」在当时确实给了我们一个下马威:无论是从时代背景、角色背景还是使用的语言,对我们来说都是陌生的。

由于我们没能提前获悉书单,开课之后只有一周的时间来读完并理解这本书的内容,因此现在对于这本书的印象只剩下了奇怪的名字以及读不懂的内容。这次重读,才了解到当时老师为什么要将其作为第一本书来进行分析。

一名年轻女子被一名美貌且富有的男子聘为两位孩子的家庭教师。这些孩子住在英国乡村的一座古老庄园里。很快,女教师开始感觉到庄园中有一些奇怪的事情发生,包括幽灵和诡异的事件。女教师逐渐相信,两个孩子受到了庄园中过世的前教师和家仆的幽灵的影响。她认为这两个鬼魂对两个孩子图谋不轨。她为了保护孩子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这些措施引发了更多的怪事,包括孩子们的行为异常和怪异。

再次读完这本小说,我很欣慰的是,网络上许多人和我的感受一样—— 读不懂 。从语言的角度来看,即使这次选择的是黄昱宁版本的中译本,整本书依旧读得磕磕碰碰,中文的用词也有些古怪——不知道是有意为之还是翻译的风格如此。除此之外,「不可靠的叙述者(Unreliable Narrator)」也让这个故事充满了不确定性,这也是课堂上研究这篇小说时教授最看重的角度。

看待事物的视角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会变化。在真实世界中如此,在小说中亦然。小说中常见的叙述视角有几种:

  • 第一人称:从主人公自身的视角来叙述故事,通常用「我」作为叙述人称。第一人称的叙述着重体现主人公主观的想法,通过心理活动、感受等方面体现主旨
  • 第三人称:使用第三人称来叙述整个故事。叙述人只能获得有限的内心想法或心理活动,而且只能了解一个人(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更类似于一个客观的叙述者
  • 「上帝视角」:叙述人能够了解每一个角色的内心想法和感受。这一视角能够呈现最全面的故事,让读者从多个角度了解整个世界
  • 第二人称:较为少见。叙述者将读者称为「你」,呈现一种沉浸式的叙述环境,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回到《螺丝在拧紧》,小说并不只采用了一种叙述视角,也并非一开始就直入主题的。故事的主体更像是「画中画、局中局」:小说的一开始,一群人围坐在火炉前,等着屋子的主人缓缓道来这个「扣人心悬」的故事。屋子的主人取来了一封手稿,娓娓道来。这份书面的手稿看似增强了故事的可信度,然而这份手稿正式女教师自己第一人称的叙述,而且是时隔多年后的回顾。正因为这一系列的叙述者转变和时间维度的加成,让故事的可信度产生了怀疑: 一个人多年后的主观叙述,到底是不是真的?

为什么我们会怀疑?

细细回顾一下全书就会发现,由于整个故事都是第一人称的叙述,所有关于这两个「鬼魂」的描写都是来自女主角(也就是叙述者)的主观视角。其他人(无论是孩子还是管家)都没有确认过这两个鬼魂的存在。这不得不让人存疑:「是否真的所有人都看到了,还是只有她一个人?这是否是她的幻觉?」在和管家第一次提到这两个「鬼魂」的时候,管家提供了相关人物的信息。这种提供信息和询问的方式是有诱导性的,女主角便在心中将其对号入座了,这很难让人信服。

除了叙述的视角,这次重读的过程中,我对于女主角本人的一些「迷惑」行为也颇为不解:面对雇主,仅见了一面就一见钟情,随即沉浸在对于帅哥雇主的「恋爱脑」中。而面对两个孩子,从第一秒开始这位女教师就成表现出了夸张的责任心,甚至从今天的角度上来看有些「圣母」。这些行为是否也削弱了她叙述的可信度?我认为是的。

是什么造就了主人公这样的心理与表现?这当然众说纷纭。根据主流的说法,我们的分析必须要结合故事发生的背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维多利亚时代是英国文化和社会变革的时期,也是恐怖小说的黄金时代之一。社会和文化上的变革,以及科学和心理学的兴起,也为这部小说提供了丰富的背景,也让这部小说成为了很多心理学家研究的对象。有说法认为,这些鬼魂都是女主角心理的投射,而究其原因,可以联系到维多利亚时代「家庭女教师」这个职业的特点。家庭女教师一般是高度压抑而被「道德绑架」的:他们往往都是刚刚成年的年轻女性,在青春时代却要寄居在上流社会家庭中,受到非常严格的礼数规制,在教授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在道德上「为人师表」。因此,就其个人而言,生活是相当压抑的。压抑的生活、「圣母」般的道德标准,加之对于帅哥雇主的「恋爱脑」以及前任家庭女教师和雇主之间的都市传说……这些因素价值在一起,都有可能诱使女教师产生了幻象。

整篇小说被定义为「惊悚」小说,但并不是「黑暗中冷不防转角出现女鬼」的那种恐怖小说,也不是「半夜走廊开始流血」的那种恐怖小说,而是「乍看之下一切还好,但细细想来冒出冷汗」的那种「恐怖」。当然,这第一本书对于十年前刚到英国的自己而言成为了「适应性训练」——毕竟自己平时也不喜欢惊悚小说。

真正的挑战从下一本才开始——意识流大家:伍尔夫。

使用 Hugo 构建
主题 StackJimmy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