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的佘山半马成为了我的人生首半马。完赛成绩 2 小时 26 分,虽然排名已经快接近 6000 名了,但是已经超越我的个人预期了。
不得不说,这两年跑步大会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现在几乎上海每一个区都有自己的半程比赛。然而,尽管如此,要中一个签还是太难了。从去年开始,我报过上马十公里、上马健康跑、苏河半马、上半马、黄浦半马,都没有中签,直到佘山半马才正式第一次跑上了半马。可能是因为它 200 元的报名费和比较偏远的地理位置吧。
在去年之前,我跑步最长的距离也就 5.6 公里,就是每年的公司的跑步大会的距离。此外,还去上马的健康跑打了两次酱油。去年的公司跑步大会成功地跑出了自己的 PW(当然也有下雨的原因),深深地刺激到了我。于是下定决心今年准备打个翻身仗。随后在 B 站看了纸巾老师非常「励志」的跑步视频后,我就开始了「理论学习」。在去年 11 月跑步大会 PW 了之后,一咬牙居然在当月跑了第一个十公里(当然,配速八分半)。随后,为了控制心率,配速就一直控制在八分左右。
在中了这个签之后,考虑到那个礼拜刚从欧洲回来,而且自己也不知道 21 公里是否能够坚持下来(虽然网上有说法,能跑完十公里就能跑完半马),一开始给自己设置的目标是顺利完赛,如果可能的话三小时之内完赛吧。于是我就去了欧洲。
在荷兰住在 Vondelpark 旁,风和日丽,温度适宜。有一天开完会,我就去Vondelpark 跑圈。公园一圈三公里左右,本来我准备只跑两圈,但考虑到这是佘山半马前最后一次有机会跑一个十公里了,在跑完第二圈之后我又给自己加了一圈多。可能是气温合适,最后居然顺利地用平均配速七分多跑完了,大幅 PB 了自己上一次的十公里。
「或许,我可以上调一下自己的预期?」
于是,我把自己的策略调整为了跟上 245 的兔子。
比赛当天七点半起跑,于是我六点不到就从家里出发,开车去佘山欢乐谷。尽管留足了提前量,但在最后五百米还是堵了约半个小时。自己开车前往的好处是可以把自己的随身行李全部放在车里,直接跳过存包取包的环节,轻装上阵直接去起跑区候场了。在进起跑区之前先吃了一根胶,环顾一下周围,发现大家都在吃胶。(笑)
相比于之前上马的大场面,佘山半马属于是「小而美」了。发枪两份钟后,我就过了拱门。一开始的几百米,我尽量压低自己的速度,不被周围的「大神」被带起速度,但还是把配速拉到了六分多。当然,也要感谢这几步,让我很快赶上了 245 的兔子。跟了几百米之后,我感觉跟着 245 的速度有点憋得慌。看了一下心率,现在还在正常范围。于是我突然来了迷之自信:
「要不,试一下 230 的兔子吧?」
好在刚起跑,所有的兔子都离得不远。加快了步伐之后,不久就赶上了 230 的兔子。230 的配速已经到了 7 分钟左右,基本就是我上次跑十公里的速度。但能够坚持 21 公里吗?我也不知道。
跟着兔子跑的确能够省力不少。佘山的跑道有点狭窄,一直到八公里左右都还没有跑开,眼前还是乌泱乌泱的人。赛前我给自己定的第二个策略就是逢水站必进,在五公里的水站我也测试了一下一边跑一边拿水的技能。身边不断有其他跑者超过我们,还遇上了不少开直播的。我一直不太明白一边跑一边直播是怎么样的感受,观众看着不晕吗?
转眼就过了 12 公里,过了半程马拉松的半程,也进入了我未曾体验过的长度范围了。但出乎我意料的是,我的体感还行,心率也刚过 150。在一个水站之后,我发现 230 的兔子也进站接水了,我出站之后配速提到了 650,逐渐脱离了 230 的大部队。
「那就继续往前吧!」
后半段最大的困难在于几座大桥,特别是一开始兔子就让我们做好准备的广富林路大桥。本来还计划一口气顶上去,但在上坡的时候心率已经超过了 170,不得已停下走了 50 米。好在下坡的时候稍微加速了一下,把配速保持住了。
到 18 公里左右的时候,已经开始有些戴上「痛苦面具」了。根据赛前的计划,我在最后——也是唯一一个折返点——尝试了「鹤谷转弯」,看似简单但对于技术和稳定性还是有一定要求,我正巧踩上了计时毯,差点倒在了地上。
到 20 公里的时候,我发现自己仍然在 230 兔子之前,而且就算过了折返也没有在对面看到大部队的身影,我逐渐有了 230 之内完赛的信心。但这时自己的体力也基本到了极限,即使想要再加速也带不动双腿了。
转过最后一个弯角,终于看到了终点的拱门。之前看 B 站的视频,许多 UP 主在重现之后都泪流满面。我在最后五百米明显感觉到浑身一股鸡皮疙瘩,然后有一种想哭的冲动。最后 50 米,两边志愿者都伸出手和大家击掌,但好像大家都只顾着冲线并没有想去击掌的意思,我就跑到边上一路击掌,冲线。
「原来枪声成绩都进 230 了?」
就像大家常说的那样,第一次跑,无论什么成绩都是 PB。相比报名时候自己预期 300 的完赛目标,整整快了半个多小时,挺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意料之中的是,跑完之后膝盖和大腿疼了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