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上的小邮局》(El invierno que tomamos cartas en el asunto)整本书构思巧妙,虽然有着多条主线,但是紧紧围绕着三个主题:沟通、伪装与和解。
整个故事的主线其实并不新颖,为了帮助小镇上唯一的邮递员保住饭碗,小镇的居民们开启了一场“病毒式传播”的“点名游戏”——没错,就是我们曾经在校内网、QQ 空间、MSN Space 当中玩过的“点名游戏”。收到信的人需要选择镇上另一个人,匿名写出一封信,并且告知游戏规则,让 ta 再将这个「任务」进行下去。
在实时通讯 app 越来越占据我们生活的今天,写信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个很遥远的事情。越来越碎片化的交流虽然让沟通更为直截了当,但是也让大家越来越浮躁,难以沉下心来审视自己。整本书涵盖了现代人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沟通方式:Sara 和 Fernando 之间通过聊天软件跨越空间的约束交流,Alma 和 Alex 在紧急状况下用手机进行通话,Karol 和留守家中的孩子进行视频通话,而最具讽刺意味的是,邮局通过电子邮件通知 Sara,由于信件量不断减少,邮局不得不面临关门的风险。见到此景,不禁令人唏嘘。
尽管历数了这么多生活中的沟通方式,作者并没有如想象中对现代化的方式进行批判,而是在全书最后,借 Mara Polsky 的口,突出了自己认为的书信的优点:让人们可以卸下伪装。吐露心声。纵观全书,读者可以多次看到作者为角色用了假名——如 Manuela/Sarai,Mara/Dulcinea,Alma/Milena,或者是网名——CASTWAY 65,又或者是隐姓埋名——如Alma……在实时的交流中,角色都因为种种顾虑透过假名隐藏着自己的身份: Manuela 不愿意别人将夜场中的Sarai和自己联系在一起;Mara 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住在这里,更不想让别人看到江郎才尽、颓废的自己;Alma 在偶像面前的胆怯让她不敢用真名进行对话,更是这种胆怯让她隐藏了自己的姓氏,直到最后才让 Rosa 知道自己是 Luisa 的后人……然而与之相反,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大家可以放心地在信中吐露自己的心声,或忏悔,或倾诉,因为这是沉淀下的情感,更重要的是——这是匿名的。
也是正是因为这样,书信在整本小说中承担了传达感情的作用。一封封书信在整本书中串起了情节,甚至每封书信都有单独一个章节的完整呈现,这种类·书信体小说很久都没有看到了。尽管小说主要用的是第三人称的「上帝视角」进行叙述,使用第一人称进行叙述的书信章节更适合表达角色心中的情感——更直接、更真实、更强烈。在这其中,Alex 在父亲逝世后写给父亲的书信,以及父亲早年留给他的书信表达的感情尤为强烈。与其说是书信,不如说是借助书信这个出口,表达当面无法表达的感情。在面临重大冲击的情况下,“我手”更能”写我心”。借助这两封信,父亲和儿子达成了已经不可能的和解:儿子深藏在心中的爱得以表达,而父亲也放手让孩子追寻梦想。在另外几封信中,Rosa 讲出了深藏自己心中多年的故事,并促成了故事最后解开了自己的心结;Alma 鼓足勇气表达了自己对文学的热爱,以及自己遇到的「人生四分之一危机」,Mara 则宣泄了自己江郎才尽的苦恼,两人之后的碰面让 Alma 理清了人生的道路,也让 Mara 卸下伪装走出了人生的阴霾;Karol 在书信中的感受到了旁人的爱,也找到机会吐露了自己的艰辛,Manuela 也认识了 Karol,在 Karol 的帮助下融入了社会……这是一个和自己和解、和过去和解的过程,与其说是这些书信促成了和解,不如说是借书信表达的情感促成了沟通与和解。
抛开情节本身,整本书还有不少值得玩味的地方。首先,故事发生场景的选择:一个偏僻的小镇。人口稀少的小镇使得故事中一切的巧合都不显得突兀——毕竟就这么些居民,而且民风淳朴,发生这样的巧合也合情合理。若是将这一故事搬到上海上演,整个故事的效果会打不少折扣。此外,整本书引用了不少文学上的概念、作品、选段。对于很多读者来说,感觉有种“掉书袋”的感觉。但是对于外文系文学专业的同学来说,就有一种文学版“头号玩家”的感觉。引用整篇书信的概念让人不由得想到「书信体小说」,而这也正成了之后读书俱乐部的研究主题。当然,提到书信体小说,就不能不提到简·奥斯丁了,她和她的作品果然在其中打了个酱油。在图书馆的章节中,作者列数了十余位著名的作家和他们的作品,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以及对于文学的喜爱。这些经典的作品,让我在阅读之余,有了不少寻找彩蛋的感觉。而这一章的标题叫做「等待Margot」,多少有些向《等待戈多》致敬的意味。
当然,彩蛋不止于图书馆这一章节。在小说后半部分,作者更是借 Fernando 之手,引用了39+1段各位大师的情诗(甚至包括了孔子)。特别应景的是,有幸在七夕节读到了这一章,每一句都是甜到发腻啊(笑)。在文章的最后摘选一段我最喜欢的诗歌吧(很想知道中文版怎么翻译的)。
Yo amo, tú amas, él ama, nosotros amamos, vosotrso amáis, ellos aman.
Ojalá no fuese conjugación sino realidad.
(但愿爱不是动词变位,而是实实在在的爱)
——Mario Benedetti
(本文最早发表于 豆瓣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