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G LAW - 文学来自于生活

今年“暑假”(感谢我们敬业的实习生同学们!)看完的《BIGLAW》。一开始看到这本书是在某知乎大 V 的文章里看到的(才发现大 V 居然已经把这篇文章删了=,=),冲着获得的诸多好评我就去 Kindle 上下载了。

书的情节其实看上去非常套路,平民出生的名校毕业女学霸历经千辛万苦进入了BIGLAW,遇上了高富帅男主,然后就幸福的生活了在一起。。。吗?非也,然后就开始各种不顺,各种被虐待,然后发现被坑了一次,两次……最后绝处逢生,成功逆转,成为了一个耐撕的人,最后突然发现了人生的真谛,走出围城,然后走上了人生的巅峰…

用了一个礼拜抽空看完了整本书,一边看就一边跟同事们安利这本书,我给它的评价就是:超有代入感!有代入感的不是情节,而是里面的好多细节。作为被别人看来(貌似)最有光环和最有X格的两个职业,金融狗所处的环境和书中写的律所的环境简直太相似了。虽然和其他读者一样,我个人认为这里面的很多情节是经过了艺术化地夸张(至少我个人没觉得有这么多怪人,也有可能是我们农产品市场太温柔了,看完后超有幸福感)。不过,文学作品虽然高于生活,但是也来自于生活,里面的很多影子还是非常有共鸣的。24x7 的 BB(虽然现在用 Good 了),永远不够的睡眠,作为食物链低端的被剥削生活……特别是里面有一次,女主角收到了老板的邮件,写着 asap。尽管早上看到了之后从床上跳起来回复了,但还是被骂得狗血淋头,最后她发出感慨:“ASAP 是最不喜欢的词,因为无论你如何得尽快都不如老板认为得‘尽快’”。而每次你尽快给出的文件,其实都没这么的紧急,很有可能老板到了第二天都没看。

多么的真实啊。在自己在农产品市场工作的两年里面,已经数不清有多少次被别人的Deadline坑到。当你放弃了午饭、晚饭,心跳130地做到半夜,很有可能那时对方早就忘了有这回事儿。但是又不敢不做啊,万一真的是ASAP呢?

又比如说女主角难得圣诞节可以回家一天,却还被邮件叫出去打印文件。联想到中秋节放假还在家里加班写段子的自己,生日在办公室加班到第二天地自己,何尝不是影子呢?「干我们这行的,哪里有什么双休日和放假啊?」又比如说,每次走的时候都要装作自己还会回来,老板们还会装作若无其事的视察,其实是在看大家的 hours…简直一模一样,想到自己有时候还会临睡前 remote 登陆一下电脑,只为了让别人第二天看上去自己才 Away 了几个小时。外行也许觉得很可笑,但是这就是丛林生存法则。

小说的最后,女主角一直在思考人生的意义、工作的意义。最后在走向人生巅峰的时候毅然决然地以一个胜利者地姿态扔下了辞职信然后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但这样的神话毕竟只应存在于小说与电影中。知乎上著名的话题:让人离开投资银行的理由有哪些,共有10777名用户关注(包括我)。有这么多人在围城中,却又不甘于在围城中(至少长期来说)。但是说离开并不是这么简单,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么说走就走的资本。我们都希望能有这一天,能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能做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但能做到这一点的毕竟是少数,也有可能我们直到最后退休也做不到这一点。或许我们在一座有一座围城中辗转,到最后也就在其中一座安营扎寨下来,没有了勇气也没有了资本去折腾了。

最后,生活 XX 了我们每一个人。

使用 Hugo 构建
主题 StackJimmy 设计